
梁君度
年初五,予攜太太及黃明堂伉儷、張成浦君遊六榕寺,瞻仰六榕塔。該塔「簷壁榱題,紅綠白黃,互相輝映,旭升日落,觀美如花」,故又稱為「花塔」。
史書記載,梁大同三年,曇裕法師從柬埔寨請得佛陀舍利回廣州,梁武帝詔許在寶莊嚴寺大殿前修建舍利塔,稱「敕賜寶莊嚴寺舍利塔」。北宋元符三年,蘇東坡自海南貶所北歸,途經廣州,到訪此寺。寺中僧人道琮懇請東坡題字留念。彼時,東坡居士入寺,但見六株古榕,枝繁葉茂,濃廕庇日,彷彿以慈悲之懷蔭庇十方眾生;又覺六如之境,觀空自在,法相雖顯而實則無相,蘊含無盡妙義。東坡居士心有所感,欣然揮毫,寫下「六榕」二字,於是,後世將此寺易名為「六榕寺」,花塔易名為「六榕塔」。
想當年,那嶺南之地,多有瘴癘之氣,而此寺卻獨闢清涼之境;炎荒僻野,竟能生出這菩提之根。六榕歷經風雨,依舊鬱鬱蔥蔥。東坡雖九死一生,遠貶南荒,卻心中無恨。他見此六榕,感其根植於世俗濁土,枝葉卻能輕拂雲霄;如同自身,雖身寄世間如逆旅之客,心靈卻能遨遊於太虛之境,超脫塵世。
往昔之「寶莊嚴寺」,今已稱「六榕寺」。昔日那見證東坡題字的六榕,如今空餘寂靜庭院。樹木尚且如此,隨歲月榮枯,寺名又豈足為憑?唯有那孤高聳立的塔影,默默印證著法門不二之真諦;東坡所留墨痕,似在輕笑世人我執(zhí)未空。
時光悠悠,六榕寺在歲月的洗禮中,見證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那古寺的鐘聲,每一次敲響,都彷彿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佛法的慈悲。蘇東坡的到來,無疑為六榕寺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他那豁達的胸懷,如同照亮黑暗的明燈,為身處困境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他的墨寶,不僅僅是「六榕」兩個簡單的字,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對無常人生的坦然和對永恒真理的追求。
如今,當我們踏入六榕寺,彷彿能穿越時空,與蘇東坡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感受他在困境中的不屈,在迷茫中的堅定。讓我們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如同蘇東坡一般,無論遭遇何種挫折,都能保持樂觀,堅守心中的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