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漆器和瓷器是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載體,嶺南大學少雪齋藝術展覽館由即日起至12月2日推出全新專題展覽「瓷光漆影——從土木而來的日用器物小記」,精選逾三十件橫跨唐到清代的瓷器和漆器珍藏,包括多件罕見藏品,並邀得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 Museum)、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浙江省博物館等專家學者主持講座,分享有關中國瓷器和漆器的文化、設計與學術研究;嶺大亦將舉辦兩場「漆器裝飾體驗工作坊」,歡迎公眾人士報名參加。
是次展覽由嶺大數(shù)碼藝術及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系策劃,並獲得「少雪齋」借出珍貴文物。展品以唐代至清代的日用器物為主軸,研究範圍從公元七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涵蓋飲食、文人品賞與薰香等不同生活層面的文化面貌。

嶺大少雪齋藝術展覽館呈獻全新瓷器漆器珍藏展。(嶺大圖片)
展覽分為兩大主題:「漆影」展示元代至清代的漆盤與漆盒,突顯兩種中國傳統(tǒng)工藝經(jīng)典技法——紅色雕漆(又稱剔紅)與黑色嵌螺鈿(鑲嵌貝片在器皿為飾);另一主題「瓷光」則展示唐代至清代的瓶、壺、碗、盞、杯與盤等瓷器,當中涵蓋單色瓷與彩繪瓷兩大類型。
少雪齋主理人孫漢明通過代理人表示,十分欣喜能透過少雪齋的珍藏展現(xiàn)中國藝術的哲學意蘊,他特別提到,嶺大策展團隊編撰的中英雙語展冊兼具學術價值和普及教育的意義,而審美是人類的共同語言,盼望東西方的民眾都能欣賞及交流藝術與文化,加深彼此的聯(lián)繫。

左起:嶺大文學院院長兼電影研究中心主任、林黃耀華視覺研究講座教授葉月瑜、少雪齋主人孫漢明博士之代表孫康喬、嶺大校長秦泗釗、嶺大數(shù)碼藝術及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系策展人楊樂汶?yún)⑴c了展覽開幕儀式。(嶺大圖片)
此外,嶺大將於3月25日及27日舉行講座系列「阡陌之間︰漆器和瓷器的歷史對話」,特邀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的亞洲藝術課程主任Helen Glaister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中國器物主任王冠宇主講三場講座,將圍繞漆器與瓷器的文化與設計互動展開討論。至於浙江省博物館工藝部主任范珮玲和中國美術學院何振紀教授亦將於3月26日出席分享會,介紹中國漆器的知識和相關研究,歡迎公眾報名參加,費用全免。
嶺大亦將舉辦兩場「日常之美:中國漆藝裝飾體驗」工作坊,讓巿民體驗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樂趣,即場發(fā)揮創(chuàng)意,打造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詳情請按。

黑漆薄螺鈿雙龍戲珠方形墨匣。(嶺大圖片)

粉彩珊瑚紅地牡丹紋碗。(嶺大圖片)

青白釉梅花紋帶蓋八角瓶。(嶺大圖片)
展覽詳情
「瓷光漆影──從土木而來的日用器物小記」
日 期:即日起至12月2日
地 點:屯門嶺南大學李運強教學大樓(南翼)三樓少雪齋藝術展覽館
開放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查詢電話:2616-7466
電 郵:cys_hall@LN.edu.hk
預約連結(jié):https://bit.ly/CYSHallVisit (公眾人士請於參觀前三個工作天預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