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剛過去的甲辰龍年對我來說是很魔幻的一年。

這一年初秋,我從舊屋搬到新屋。新屋於我是新屋,但亦是有著十年樓齡的已有人住過的舊屋子,搬家不久後就發(fā)現(xiàn)屋子漏水,我的地板和牆壁被泡爛,樓下鄰居也受了牽連,屋裏水漫金山……廣東俗語有云「水為財」,漏水即漏財。於是,剛進新屋,我便面臨修復自己的新屋和賠償鄰居的裝修。

用「破財擋災」安慰完自己,轉眼就到了年末。因廣東俗語又云「火燒旺地」,似乎是有哪路神仙為了彌補我漏掉的「財」,以火補水,踩著臘月的尾巴,在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lián)和「洗邋遢」的時候,贈予我一場大火。

那天,屋外陽光遍地,鮮花怒放,屋內飄滿墨蘭幽幽的香,我在廚房炒菜時鼻孔裏充斥著菜香和花香,還有一股隱隱的像是炮仗燃燒的焦糊味兒,便感覺到年味,心裏還很是高興。直到我把菜端上桌,去拿已經醒好的紅酒。

紅酒放在大門邊的櫃子上,櫃子邊的門縫裏緩緩滲進一縷縷的煙霧,令人彷彿身處仙境。短暫的恍惚後我拉開門,想看看是不是鄰居在樓道裏燒紙拜神引起的濃煙。結果門一打開,白煙帶著煙灰和灼熱感撲面而來,我本能地閉上眼,眼睛和喉嚨即刻疼痛起來,我立刻本能地關上門。確定外面不是鄰居在燒紙拜神了,又本能地想要逃命,但僅開了一條門縫,濃煙和煙灰又撲進來,眼睛都無法睜開,哪裏還能衝出去逃命,便揉著被煙燻得不停流淚的眼睛走出陽臺。

樓下一戶人家的窗戶已是濃煙滾滾,一樓大草坪上聚了圍觀的人,有的在呼喊樓上的家人,有的在打電話報警。我看看自家離地面頗高的陽臺,計算了一下把被單撕開接成繩跳下去的距離和時間,馬上果斷放棄,也打電話報警。屋裏煙霧還不太濃,便拿起手機錄視頻,發(fā)朋友圈,然後非常認真地向著十字架上的耶穌祈禱,心裏想著耶穌要是不管我,我和正趴在沙發(fā)上睡覺的狗寶一起被燒烤成肉乾也算是有伴。

消防車很快地到了,消防員滅火神速,我和狗寶沒有變肉乾。

消防車撤走後我趕緊開門下樓,因為知道樓下鄰居老人夫婦家的孩子平日不在,僅是老人夫婦帶著年紀尚小的孫子住在家裏,想去看看他們是否安全。然而,老太太告訴我,這場有驚無險的大火是老先生從各處撿回攢在家裏的紙皮被煙頭點燃而引起的。我揉著被煙燻得還在流淚的眼睛上樓回家,安慰老人的話也不知從何說起,只好用「火燒旺地」安慰自己。

繼「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內容之後,我在新年看到了關於「共享父母」與「共享兒女」的種種,便想起樓下的老人,老先生年近八十歲,他說他不喜歡城市的生活,孩子不在身邊,自己整日想回鄉(xiāng)下種田;無田可種,便去撿紙皮賣廢品聊以打發(fā)時光,誰知竟因此引起大火,累及街坊鄰居及孩子……我想,「共享兒女」若是存在我們身邊,對這些兒女常年不在身邊的老人是否會有安全意識上的幫助?還是能補足他們缺失的親情上的陪伴?

相對於新屋帶給我的因漏水而丟失的「財」,我大抵是更喜歡「火燒旺地」的「火」,畢竟,水火皆無情,但火還是有一絲暖意的。惟願這一場大火,能真如廣東俗語所云,把我的新屋燒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