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國森
俗語有謂:「閒過立秋!」意指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秋,雖然標誌著秋天的開始,城市人的生活與農(nóng)耕無緣,根本不理會何時立秋。潘老頭為了學(xué)習(xí)術(shù)數(shù),當然知道立秋在公曆的8月上旬。近年中國數(shù)以億計的網(wǎng)民都關(guān)注起二十四節(jié)氣,每逢交換節(jié)氣,網(wǎng)絡(luò)上所有社交媒體都出現(xiàn)海量的節(jié)氣問候,熱鬧非凡。下一個要推廣的曆法文化,應(yīng)該輪到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了。
相傳黃帝時命大撓作甲子,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甲為首,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子為先,甲子在此指天干地支。有謂「干」即是「幹」;「支」即是「枝」,用以代表植物的「主幹」和「分枝」。
天干第六位「己」與地支第六位「巳」形似;天干第五位「戊」與地支第十一位「戌」亦形似。再加已和戍,便是兩組3個形似字。有兩口訣以前是小學(xué)生都知,即「橫戌(粵音恤)點戍(粵音恕)戊(粵音務(wù))中空」和「開口己(粵音紀)埋口巳(粵音自)半口已(粵音耳)」。近年經(jīng)常遇到年輕人將有橫劃的「戌」(恤)錯讀為有點的「戍」(?。?。難道他們不知有「戊戌變法」?抑或只在書本上見過而不曾聽過老師讀出來?再不然是老師都讀錯?有一點的「戍」解作「防守邊疆」。
干支第一作用是紀年、月、日、時。即將要到來的蛇年是乙巳年。乙是天干第二位,又是量詞,等於一,引申為第二等級的事物,如甲組乙組丙組等等。巳是地支第六位,平時實用較少。在月指孟夏之月,立夏以後開始,經(jīng)芒種,交小滿前終結(jié)。在時則是早上9時至11時。
乙字本義為形容植物屈曲生長,巳字本義胎胞中正在成長的小兒之形;都是象形字。前賢認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都是描述植物生長的周期。埋口的「巳」又通開口的「已」,故此「巳」亦有「草木生長已盛」的意義。
那麼乙巳年何時開始?2025年1月28日是甲辰年的大除夕,這天晚上12點前出生的孩子都是甲辰年生,過了凌晨零時就是乙巳年正月初一。所謂「過一年、大一歲」,這小孩降生沒多久已算「2歲」了。子平家以公曆的2月上旬的立春為歲首,年初一至立春期間出生的小孩,其生肖就「龍蛇混雜」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