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達智
一直錯覺,梅花屬於北方並非嶺南,原因很簡單,那些年的小學音樂課都曾經(jīng)唱過《踏雪尋梅》,或書本上教導歲寒三友「松、竹、梅」,予人印象梅花跟嚴寒,甚至冰雪連上關係,與我們生活慣了的南方無關!
「踏雪尋梅」其實指臘梅,而非紅梅或白梅;黃臘色的臘梅生長的地方必須擁有起碼的冷度,曾經(jīng)在蘇州平江區(qū)、王敏剛先生營運的百年老屋改建的特色旅館短住,正值隆冬十二月,早晨推窗外望,隔個蘇州特色窗洞,天井裏一棵臘梅幾朵新花盛放,香氣瀰漫,印象難忘。
後來上深圳花市選購年花,發(fā)現(xiàn)不少物種在香港十分鮮見,包括印象難忘的臘梅,這之後好幾年都必上深圳購買臘梅回來賀歲。
十多年前,廣州外圍羅崗舉辦首屆「梅花節(jié)」,邀請在下設計一系列跟梅花情理互通的服裝,由模特兒穿上行騷,點綴開幕儀式。當時無知,暗想:南方地暖,怎會有梅花?
及至去到現(xiàn)場,才驚覺好大一片丘陵地帶,漫山遍野植上萬棵盛放的白梅,香氣撲鼻,活生生就是一片香雪海。那片梅林培植了近十年,環(huán)境配套成熟才推出「梅花節(jié)」,算算當年首屆「梅花節(jié)」至今也已十多年,相信那片梅林長得更加繁茂,今年年尾必須跑一趟羅崗,漫遊香雪海。
社交媒體上,看到元朗大棠生態(tài)園園主兄弟之一的梁福元PO出生態(tài)園內(nèi)梅花林白梅盛放的景象,便打消前往深圳梅園賞花的念頭,跟自己說:「一定要前往觀賞這片生長在本港,實屬吾鄉(xiāng)元朗土生土長的梅林,心情更添同鄉(xiāng)三分親。」
日前前往生態(tài)園,福元一貫好客,招呼周到,卻發(fā)現(xiàn)他拍的梅花照片,已是十天前,梅花花期不長,去到現(xiàn)場起碼三分之一以上的梅花已落,還好他們的梅花樹多,拍照採用特別角度,總算拍出一片香雪海,大大實現(xiàn)了在原鄉(xiāng)賞梅的滿足。
回想起來,自己真的很傻,童年時祖母常常訴說家族往事,其中一項便是曾祖父在唐人新村佔地頗廣漫山遍野的果園,荔枝是主打,龍眼、黃皮、番石榴亦多,當中不可或缺的計有:檸檬、碌柚及梅子。梅子成熟後浸透用作煮食的酸梅,還有梅酒……處處提點我們家的果園,曾經(jīng)便有好大一片香雪海,我卻糊糊塗塗了數(shù)十年,錯過南方其實亦是梅花盛放的好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