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還有一條小鐵路,明年我們回大陸?!惯@首臺灣民謠,承載著眾多祖籍大陸的臺胞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之情。福建惠安上阪村村民蔡平輝受此觸動,修整了家中閒置小樓,將其命名為「阿里山會館」,用來存放自己多年來收藏的千餘件物品。
步入館內(nèi),雖顯簡陋,卻處處充滿故事。館主蔡平輝熱情地介紹他的珍藏和背後鮮為人知的兩岸故事。福建的泉州、漳州,是臺胞主要祖籍地。在大陸民眾遷臺的歷程中,20世紀(jì)中葉尤為特殊。1950年,漳州東山島的147名男丁被抓赴臺,形成了痛心的「寡婦村」。而蔡平輝的爺爺蔡來水等蔡姓的27人,則是在1946年受國民政府指派前往臺灣工作的。
如同當(dāng)時眾多赴臺軍民一樣,蔡來水與故鄉(xiāng)的父母、妻兒被海峽分隔兩岸。往來的書信,成為了珍貴「遷臺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笇秱€體家庭而言,『遷臺記憶』中或許有悲劇的色彩,但在我看來,它並非純粹的悲劇。」在蔡平輝看來,特殊時期的這段歷史,實際上賦予了家族特殊的歷史使命?!富厥淄?,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機(jī)遇與責(zé)任,那便是推動兩岸和平統(tǒng)一與交流。」。
「阿里山會館」的一面牆上,懸掛著一面「金萱組頭等獎(二)」牌匾,這是蔡平輝與臺灣的一段特別緣分。他師從嘉義製茶大師官榮輝,學(xué)習(xí)了種茶、採茶和製茶等一整套技術(shù)。從2016年開始,他與師父官榮輝、林忠稜合作研製比賽茶,並於2019年在阿里山高海拔優(yōu)良茶比賽中獲獎,他也成為首個在該賽事中獲獎的大陸居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