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25項曾獲本地資訊及通訊科技獎項的優(yōu)秀作品,經香港電腦學會邀請、提名及指導後,於12月初在汶萊舉行之「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 2024」(APICTA 2024)中,贏得8個大獎、4個亞軍、3個季軍及3個優(yōu)異獎,合共18個獎項的佳績。APICTA向被譽為亞太區(qū)科技業(yè)界的最高榮譽,香港已連續(xù)多年成為全場榮獲最多大獎的經濟區(qū),彰顯香港科技已達亞太地區(qū)最高水平。香港電腦學會亦安排各得獎隊伍之代表,於12月17日出席分享會,並邀請到特區(qū)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太平紳士出席致辭,以襄其盛。

香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就有「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之說,意思是投資高科技通常虧損纍纍,反而發(fā)展傳統的金融地產,就生財有道,因此一向不重視發(fā)展高科技產業(yè)。互聯網出現後,一度令科技概念受到投資者追捧。然而,政府為扶植創(chuàng)科產業(yè)發(fā)展而推出的「數碼港」,卻一度變質為豪宅發(fā)展項目;而隨著科技股泡沫在二千年爆破,有科技公司在收購傳統老牌電訊商後,股價由最高點大跌逾九成,連累不少投資者損手離場,甚至聞科技股而色變,更令香港發(fā)展科技前途有限之說甚囂塵上。

當年,文公子已一直主張,互聯網出現後,資訊科技發(fā)展已成為一個趨勢,而非一時用來炒賣股票之潮流。而在「互聯網+」推動下,科技只會日益滲透到各行各業(yè)的運作中,肯定會對人類的未來產生決定性及不可逆轉的影響。及後,智能手機出現,令科技直接融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近年人工智能的出現及普及應用,更令數碼轉型成為企業(yè)發(fā)展業(yè)務的新常態(tài)。

觀乎本屆APICTA來自公私營機構的大獎得獎者,不乏善用科技解決問題者,其方案更已應用於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其中,港鐵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應用大數據模擬不同場景,以規(guī)劃地鐵網絡運作;InnoLab的「Try.Eat﹗人氣網紅配對平臺」,則為餐飲及品牌商配對合適網紅,令營銷更具效率與性價比;專注於室內地圖與導航技術的蜂圖科技,其CityGeni應用程式,能為旅客和市民提供無障礙導航;而綠色人工智能科技,則以人工智能對不同類型廢物進行分揀,協助回收行業(yè)加強管理;另一大獎得主「易通行」,更已在多條收費行車隧道中應用。由此可見,科技融入生活,已非空談,更是前途無限的機遇,希望香港能好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