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站在鴨脷洲風之塔公園的電梯廊橋上,回望香港仔海峽,狹長的海面上,各式船隻湧湧攢動,近處是高矮各異密若叢林的桅桿,對岸蜿蜒分布的是香港仔市中心和田灣街,外牆樸素的樓宇,密密匝匝,繁忙中透出一派漁港風情。周日傍晚,坐在尖沙咀海濱長廊上,隔著維港,對岸畫屏一樣迤邐展開的都市風光。摩天輪輕轉(zhuǎn),霓虹燈漸次亮起,活色生香地嵌在太平山下,一幅維港版的清明上河圖,亦滿足了遊人對於國際化香港的所有想像。
時節(jié)已是初冬,在香港,沒有被樓宇佔領的山坡和道路邊,正在怒放的三角梅,亮出大片大片奪目的絳紫色。這種無須過分關照就能開出美艷花朵的植物,是中國大部分南方城市這個季節(jié)最上鏡的顏色。
近些年,三角梅、龜背竹、海芋等大受北方植物愛好者追捧,一株小苗動輒叫價成百上千。有些罕見的變種植株,甚至可以賣出幾萬十幾萬元的天價。譬如︰白錦龜背竹、三四片葉子苗,就敢開價大幾千,植株略有些氣勢的,沒有上萬是拿不下來的。當北方花友把這些精心養(yǎng)護室內(nèi)的貴價綠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時,常常會被南方花友在評論區(qū)帶圖群嘲。因為這些看上去葉片碩大、花色絢爛的植物,在南方的綠化帶中隨處可見。氣候造就的認知落差,即便獲取信息便捷如今,還是難以在物離鄉(xiāng)貴的地理空間上顯著彌合。善於隔岸賺取利潤的商販,從中覓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天氣轉(zhuǎn)冷後,不時會驟然降溫。南方習以為常的陰冷,不分室內(nèi)室外,無比艷羨北方人在溫暖如春的屋內(nèi)賞著雪花涮著肉。擠過冬天的北京地鐵,放眼望去,車廂裏擁擠的冬衣和慵懶的氣氛,遮蔽了所有愛美的腰肢。南方的溫暖潮濕,讓人即刻嚮往。有了秦嶺,中國有了南北。
隔著秦嶺,北方人艷羨南方人溫婉精緻,纖巧的靈秀裏,說不出的柔情蜜意。一茶一飯皆有風情,一山一湖都承文脈。
隔著秦嶺,南方人踮起腳跟遠眺北方,念想中大漠風光蒼涼苦寒,自有一股沖天的豪情激盪。鮮衣怒馬天山雪,笑談渴飲昆侖膽。天南地北,造就了遠處風景。隔河隔山,模糊了思緒時空。兩兩相望,讓人分了彼此。目光流轉(zhuǎn),潛滋暗長的情愫,瞬間便白了一對璧人的頭。
這世界究竟不是平的。隔著太平洋、隔著北冰洋,東方的詩意蘊藉千年,繁瑣的、細緻的、柔美的、倫理的、宗族的、含蓄的、委婉的,朦朧又具體的標籤難以祛除。西方的率真和自我為先,以及熱烈奔放直接了當?shù)谋磉_,隔岸觀花,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根深蒂固的誤解?人性貪嗔癡,自然無師法。地域或許會塑造人性,地域衍生的習俗和文化或許會令個性趨同,比如南方的開放,北方的保守。比如東方的坐而論道,西方的起而行之。過河而探,千差萬別的個性,恣意妄然的追逐,並沒有本質(zhì)上的分別。只是,諸多偶然相聯(lián)的個體,確實會在不經(jīng)意造就一片有形狀的濃蔭。
還是隔岸而看吧,距離滋生的氤氳繚繞,永遠都是生活裏最好的濾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