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天氣漸涼,早上醒來時不願起,躺在被窩裏用手機聽歌,突發奇想,翻開我熟悉的一位作家發在網上的作品,他將自己的詩用AI譜曲演唱的一輯流行歌曲。

結果,這一聽,起床的動力馬上就有了。

作家的文字感覺不錯,每一首詩都寫得很輕靈,而經過AI譜曲後,每一首歌的旋律幾乎都雷同,無論是男聲還是女聲的演唱聽起來都平淡而機械,即便是在甜美的女聲裏也聽不出半點的感情,但又不算難聽,幾首歌聽下來,如同喉嚨裏卡了一塊嚼了半天也嚥不下去的乾饅頭……只好起床。

前些日看了新上映的科幻驚慄片《屈從》。男主角在妻子生病住院後無暇照顧孩子,買了一個女性家政機器人來打理家務,照顧孩子和自己,他在家裏看電影的時候想和機器人探討電影內容,問機器人的見解,機器人的答案當然只有它的系統裏所儲存的。男主角覺得機器人索然無味,後來即便是與高度仿真的美麗性感的機器人發生了性關係,也未有過真正的思想交流,最後還和有了自主意識的,想殺死他的妻子和孩子的機器人以命相搏。

20多年前看過一部科幻片《機器管家》,也是關於機器人的故事,裏面的男性機器人管家與《屈從》裏的機器人同樣有了自主意識,不同的是它並不只有機器的智能進化,而是有和人類一樣的學習能力,它會雕刻、懂音樂、能彈鋼琴,甚至擁有情感方面的感知力。

兩部電影的結局,《屈從》裏的女機器人將自己的意識輸入了所有的電腦,《機器管家》裏的男機器人一步一步將自己的身體改造成人類的肉體,從「它」變成了「他」,最終與自己深愛的人類女人一同死去。

除卻天生的聾子,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那些音樂,有的來自大自然:風聲、雨聲、溪水流動、鳥叫蟲鳴;有的來自人類的創作:能讓人哭的、能讓人笑的、能讓人燃起鬥志的、能令人安穩地入眠的……音樂是人類精神的食糧,人類創作的音樂都與靈魂相關。我想,《機器管家》裏的機器人由「它」變成了「他」,大抵就是因為他擁有了人類的靈魂。

我後來花了很多時間把自己寫的歌詞交給AI譜曲,嘗試過我知道的所有風格,結果都和我預期的一樣,就像是懷揣美好的期望去過夫妻生活,儘管變換了無數種姿勢,仍舊是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難怪《屈從》裏的男主角最後要把美麗性感的女機器人往死裏整,只因它再美麗再性感,也是一具沒有靈魂的機器。便不再對AI譜曲抱希望了。

打開我的早已落後於時代的唱機,放上一張老唱碟,才在人聲裏又尋回了聽音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