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偉認為,如今的香港電影題材更多元。 中新社
●《白日之下》劇照。 資料圖片

據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片總愛在年輕人扎堆的午夜場放映,因為那是測試觀眾反應的最好機會。王英偉當年也在那群年輕人中間,感受著最前沿的電影風向與浪潮。

人們常用「盡皆過火,盡是癲狂」來形容那個年代的港產片,王英偉覺得,烘托起這份過火與癲狂的,除了獨樹一幟的電影人,亦離不開一班成熟的影迷。「有導演跟我說,當年每次午夜場上映自己的新作,他們都不敢去,因為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就在附近的餐廳等著,等大家的反應出來了,才放下心頭大石。」王英偉笑道。

這就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市場的高要求下,港產片不斷推陳出新,警匪片、功夫片,以及無厘頭喜劇等,名震海外,影響至今。「香港電影人比較懂得掌握市場規律。」如周星馳、徐克、許鞍華、王家衛等一代電影人,才情噴薄,以各具風格的作品,支撐起大眾對香港電影的二元想像:既有很藝術的底色,又有很商業的成分,既有「王家衛式文藝」,又有「王晶式通俗」。

新一代電影人多元發展

王英偉忽然話鋒一轉——「如果說電影的多元,我覺得現在比以前更多元。」固然港產片的黃金時代風光無限,造就數不盡的經典,但那道光輝下亦有難為外人道的陰影,比如票房壓力一定程度也滯礙了題材的擴展。「我剛才提到的那幾大類,幾乎在當年壟斷了整個電影市場。」

反觀眼下香港電影業,儘管在很多人眼裏星光黯淡,遠不如昨日光輝,但這段沉澱期卻也給了年輕導演摸索不同類型電影的機會。於是,我們看到了律政片《毒舌大壯》、動作片《九龍城寨之圍城》、科幻片《明日戰記》,更有《白日之下》等社會題材電影,以小切口娓娓道來人情冷暖,充滿人文關懷。

「這些都顯示了這一代電影人的多元發展。」一直強調的電影發展最核心是人才的王英偉,最樂意見到後浪大有所為,畢竟這些年香港電影發展局在培養人才、拓展觀眾和介紹香港電影等方面下了很多苦功。以資助新導演拍攝其首部劇情電影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為例,王英偉說,過去十幾年間已培養了幾十個從未拍過電影的年輕人,其中不少人曾在國際電影節拿獎,並獲得很高的評價。

但新導演羽翼未豐,王英偉清楚,要想讓香港電影在國際影壇地位更進一步,還要靠資深名導的提攜,這也是「薪火相傳計劃」推出的初衷,邀得王家衛、陳可辛、爾冬陞等人參與,指導、提攜後輩。

「我希望隨著新一代導演、演員的成熟,在我們這些計劃的推動下,再過幾年香港電影會有一些新的氣象出來。」王英偉也希望,這些新導演們能夠順利「走出去」,透過與不同國家及地區合拍電影的方式,傳遞香港文化內核,講好中國故事。同時,亦不忘融入國家電影發展,在這塊潛力無限的巨大市場裏,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