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校長就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暢所欲言。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鍾健文)在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道路上,香港充滿機遇,也面對不少挑戰。港大校長張翔在論壇上指,去全球化、地緣政治緊張及意識形態對立都影響到國際學術合作和交流,而面對氣候變化、公共健康和糧食資源等全球性問題,高教界必須尋求合作,推動科研交流及聚集高端人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他又關注到,AI(人工智能)時代網上學習選擇多樣化且成本更低對大學教育的衝擊,不過他認為,大學中的社團文化和人際關係始終不能被AI取代,所以社會應重視傳統教育模式中人與人之間聯繫。

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認為,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加劇、生育水平走低及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等問題,而高昂的生活成本、對非本地學生的兼職限制等,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球學子的選擇,建議香港應該深化教育改革,強化與內地高等教育界和產業界的合作,為年輕人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倡設貸款制度吸引海外學生來港

理大校長滕錦光則建議,設立貸款制度吸引海外學生來港,「這些人畢業後在港工作,有些領域香港是有大量工作崗位的,他們可花五年或十年還款」,他相信這可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影響力。

曾在新加坡工作多年的城大(東莞)執行校長魯春認為,當地在語言及文化上是「最容易融入的地方」,故香港也需要保持開放的文化;而香港學府未來能否「走出去」辦學,也是達到更高水平國際化的指標之一,如紐約大學在中東、上海等均設立校區,促進交流與合作。

提升教育質量 探索多樣化學習

浸大校長衞炳江指出,香港高教界面臨院校歷史較淺、品牌推廣不足及教育規模有限等挑戰,故應提升教育質量,確保教育水平與國際接軌,透過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更多的交流項目,吸引更多的學生和學者來港;利用科技提升教學效果,積極探索網上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提供更靈活、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吸引學生。

嶺大校長秦泗釗坦言,本地年輕人口減少,長遠將對大學招生構成挑戰,故需加大力度吸引各地學生,讓香港成為全球學子的理想求學地點,並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及長期發展條件。

都大校長林群聲表示,香港務必努力保留多元、包容的文化,「叻人有很多選擇,我們必須要問:香港有哪些特別的吸引力,然後保留。」他強調大學及整個社會也要付出努力。

恒大校長何順文認為,香港不應永遠跟從西方的大學制度和指標走,而香港是否國際教育樞紐,不只體現在國際生人數等硬指標,而是講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例如帶出實質方案,幫助解決世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