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本專欄將陸續刊登古今名聯,介紹其內容及由來,分析其格式與作法,讓讀者認識對聯的體式,並感受所選作品的情味和趣味,體味中華文化藝術的優秀面。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瑰寶。古代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大都喜歡在廳堂、書房等張貼對聯。這類對聯多屬格言性質,目的有如座右銘,讓自己出入廳房之時都可見到,時加自勉。
本期所選兩則對聯均見於金蘭生所編《格言聯璧》,同屬格言類:
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莫論人非
這則對聯(見圖)以淺白的文字點出處世之道:一個人獨自靜坐時,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和人閒聊時,不要談論別人的不是。
上聯說要嚴以律己,下聯說要寬以待人。
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囑咐我們每天都要好好自我反省,這樣才能進步?!附馃o足赤,人無完人」,人誰無過,自己有過錯,他人也會有過錯。
寬恕、包容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智慧,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議論人非的說話,也容易傳入其他人耳中,招致禍尤。因此,我們要切記:獨處時要守心,群處時要守舌。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不愧我心
這則對聯有不同版本,「不愧」一作「無愧」,「我心」一作「吾心」。據說這是劉伯溫為自勉而作,道出了一種面對逆境的人生智慧。上聯先以反問句式,提出「世事怎能完全符合自己意願」作自我開解;下聯則從正面立說,以「但求無愧於心就好了」作自我勉勵。
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再賦)云:「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在世,難免有不順遂的光景,因為事情的結果往往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怎樣才能時時事事稱心如意呢?我們應抱持樂觀的心態,無論事情好與壞,不管結果是否如預期,都坦然面對。只要自己已經努力把事情做好,就不必計較得失,也就不必有遺憾,因為我們已問心無愧了。
驟眼看來,作者心態似乎比較消極,其實並不然,因為此聯重心在於下聯「事事盡力、心安無愧」的主張,這是十分積極的人生態度,而且道理深刻,難怪它能成為林則徐、鄒韜奮等名人的座右銘。
● 本文內容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中國語文教育組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