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臨近美聯儲9月議息,投資者對於25點子或50點子的減幅,爭論不休,直往經濟數據裏鑽,希望尋求準確答案。
繼前周既已消化大量就業數據,上周則由通脹數據主持大局。日前公布的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顯示略為高於市場預期,最新公布的生產物價指數(PPI)亦略加速,惟無太大意外。事實上,上周公布的出入口價格指數,不同層面,不論按月或按年,都低於預期。
美國經濟非急降溫
這符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全球央行年會轉向之意。當局有意轉向,由原本相同程度的關注通脹和失業,到如今是較多留意失業的惡化,以至實體經濟的衰退危機云云。
投資者對號入座,一下子又變成對於經濟衰退看得太重,全部側重在失業數據什麼的,實際上,相關數據並非一面倒,何況外界亦非事先完全沒有先兆或準備。
值得留意,上周五公布的密歇根大學情緒指數/現況指數/期望指數等,呈現當地經濟其實不太差,即使上周公布的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不論首次或持續,都僅輕微高於預期,反映當地經濟並非急速降溫。
維持年內減息一兩次預測
如此一來,相信可以達到筆者由2023年底以來一直預測的結果,就是2024年底前,美聯儲將減息一至兩次,基於央行官員的慣常作風,起步不太急,25點子遠比50點子來得合理。何況,就各地相繼減息的步伐而言,早前歐央行亦剛決定再減25點子,如此一來,美聯儲以同樣步伐,9月減息25點子,應是較合理之選。
打從金融海嘯以來,全球各地資產表現,基本上最主要的決定性作用,起源於貨幣政策的或鬆或緊,畢竟,持續量寬和超低利率,自然衍生無懼甚至無視風險的行為,而加息足夠多足夠快,自然令不少人損手,之後再進場的意慾亦會減少,當利率和通脹回復正常水平後,投資者衡量風險和回報的基礎,亦一併改正過來,其實這才是長期正常狀況的表現。
日本利率正常化難推進
提到貨幣政策影響投資決策,不得不提日本央行的利率正?;笥?。儘管很多人寄予厚望,但其實經過月前的一下震盪,當局推進利率正常化的壓力,明顯增加,未必可以快速,但基於當局的慣常作風,堅持目標是可能的。
如此一來,整體市況有可能持續出現來自歐美等地減息,而日本持續憧憬加息,則來自日圓利差或套息交易帶動的風險資產升勢,有可能略為收斂。
至於貨幣政策以外,未來多個星期,美國總統大選仍是焦點,目前看來,哈里斯勝算較高,若真的形勢大定,風險胃納有較大支持,否則,風險資產的波動率將回升。(權益披露: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