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全民、全體都吃辣。

我們這些寫劇本的人,不用返工,常常一個人吃午飯,時常互相交流吃什麼?一個人吃飯很難,吃前一晚的晚餐剩飯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家中賢良的主婦,會把前一晚的菜分出一小部分,留給第二天一個人吃中飯的人。我是不大吃剩飯的,要煮水餃、下麵條。這一日,又是一個人的午餐,雪櫃裏沒有什麼鍾意的食物,忽然發現食櫃裏有一盒「蟹黃麵」,正是吾愛。細看寫著是「香辣蟹黃麵」,香辣是什麼意思?註明蟹粉澆頭,專選手拆鮮活大閘蟹,不加蛋黃不放雞精,雖是內地出產,能賣到香港來的都是正貨。煮好麵,把黃澄澄加紅色蟹黃的澆頭全下到麵裏,看起來很地道,和在上海吃的蟹粉麵一個樣,再下一點點香醋,吃到口,是辣的,大閘蟹的鮮香味都被辣味蓋過,佐料包還外加一包香辣油,誰聽說過,吃大閘蟹要點辣椒的?

說起吃辣,香港臺灣都不太能吃,內地相反,不論東南西北全吃辣。想起在重慶,朋友請在名店吃麻辣火鍋,一口也吃不下,陪我們吃的人,對著滿滿一鍋紅紅的辣湯還嫌不夠,要再加辣椒油。在成都,又是吃火鍋,鍋中飄滿一層紅油,肥牛很靚海鮮齊全,但我一口也吃不了,只能吃冰粉。在杭州,這個上比天堂的地方,一碗「片川」,就是麵條,不明白為什麼叫「片」還「川」?放了不少辣椒,不僅是我,老杭州人也吃不下去。

網上的小紅書、快手,到處都有教煮菜,把菜「切成厚厚的薄片」「寬寬的窄條」就不說了,所有調料裏必放小米椒,不是一個,是一把,一個已經很辣,放進一把,還有別的味道嗎?如果是為了有些紅色點綴色彩,除了小米辣還有很多選擇呀。

川菜是辣的家鄉鼻祖,但有名的川菜大師傅都不研究做辣的菜,反而在不辣上下功夫。川菜分為三派:上河幫菜、下河幫菜、小河幫菜。上河幫菜,流行於川西地區,以成都菜、樂山菜為代表,講究口味溫和、著重色相,不是道道都是辣菜。中國傳統文化,食品文化佔很重要部分,食色,性也,屬於人的本性。食是文化,欠缺文化,一味追求刺激,會愈走愈偏。

為了寫作,也是愛好,曾經和北京城大飯莊的有名大廚學廚藝,大廚並沒有多高的文化水準,也沒有「大師」、「教授」的頭銜,就是喜歡動腦創新菜,他一見我就說,做菜不講究,弄什麼土豆泥裏放燈泡,真是糟蹋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