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提出,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方面特別強調「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必將有助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以及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進一步深化。有受訪學者表示,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的試驗田,上海應按《決定》要求,勇於為國家試制度、探新路、補短板,在持續增強金融中心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的同時,扎實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好上海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
財經評論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指出,中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只有不斷鞏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提高國際排名,方能與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相匹配,這也是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譚浩俊分析,當前全球經濟金融環境中,上海經濟中心也必須是國際金融中心,兩者若不能結伴而行,經濟高質量發展便可能遭遇瓶頸,「經濟中心只有與金融中心結伴而行,上海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才會越來越高,國際影響力才能越來越大」。他續稱,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和長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應按中央要求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並在「金融強國」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滬金融要素集聚效應增強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提升上海金融業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上海已經具備了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優勢要素與基礎」。他分析,上海擁有雄厚的實體經濟實力,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目前也是全球金融要素、機構的重要聚集地之一。與此同時,近年來上海金融業規模快速發展,金融產品不斷豐富,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擴大,這些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各類持牌金融機構達1,771家,當中外資金融機構佔近三分之一,中外金融機構集聚效應愈發顯著。同期在滬的持牌資管機構近200家,資管規模在全國總量中佔比近三成。
倫敦金融城智庫Z/Yen集團上半年發布的「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指出,紐約、倫敦、新加坡為全球前三大金融中心,上海則以739分的綜合評價位居全球第六大金融中心。
加大改革力度 吸更多外資
譚浩俊認為,在提升金融中心國際排名方面,上海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按《決定》要求加大各項金融改革和開放力度,用改革的方式推動金融中心發展,以金融中心建設實際需求持續推進改革的深入。他並指出,國際金融機構的落戶,有助上海金融中心的長足發展,未來上海還需不斷引入更多外資金融機構,通過借鑒國際先進的金融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推進與國際市場高水平聯通
展望未來,周茂華認為,下階段上海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增強人才、資本、數據、技術等金融要素的集聚,進一步提升金融中介服務能力。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方面,未來上海應不斷穩步推進金融與國際市場的高水平聯通,同時在金融科技、數字金融等領域進行更多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譚浩俊提醒,上海自貿區此前開展的一系列試點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效,許多成功經驗已在全國複製推廣。在金融中心建設及金融改革發展方面,中央也會給予上海更多政策、資源的支持,未來上海可持續加大金融改革與創新力度,通過先行先試積累可複製經驗。
記者留意到,上海已將「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鮮明主題。按上海官方規劃,未來上海將聚焦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一是著力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促進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加速集聚、高效配置。二是著力完善金融產品體系,加強對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資源供給。三是著力完善金融機構體系,營造更加開放、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的良好金融生態。四是著力完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提供更高效、互聯、便捷、安全的跨境金融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