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 揚州報道)「走進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迎面而來一幅巨大的運河壁畫,瞬間把我拉進了古代繁忙的運河景象中。」7月12日,今年22歲香港嶺南大學政策研究專業學生陳廷禧,久久沉浸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裏古今運河文化場景帶來的震撼中。他說,「大運河不僅是古代中國的經濟命脈,更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力量的象徵。」陳廷禧說,「走出博物館,心中充滿了對祖國的深深熱愛和無比自豪。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為炎黃子孫,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無比驕傲。」

今年22歲香港嶺南大學政策研究專業學生陳廷禧非常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圖為他在揚州參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後留影。(記者陳旻攝)

由江蘇省海外聯誼會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主辦的「尋脈大運河 交匯新江蘇——香港青年與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相約大運河文化之旅」活動7月10日啟動,10名來自香港港專學院、香港浸會大學等院校學生與南京10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攜手同行,尋脈大運河。7月11日,參訪團在揚州參觀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揚州三灣古運河畔,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以新唐風建築融合傳統與現代之美,含展館、內庭院、館前廣場、大運塔和今月橋五個部分。全時段、全方位展現大運河歷史文化,充分彰顯大運河的千年底蘊、時代價值與當代形象。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藏有從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金屬器、雜項等各類文物展品1萬多件(套),設置「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2個基本陳列和「運河上的舟楫」「世界運河與運河城市」等9個專題展覽,生動展現了中國大運河在國家治理、文化融合、對外交往、河工技術、交通運輸等方面的中國智慧,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

館內展陳項目突出活態化展現。此行的香港學生們特別在長25.7米、高8米、200平米的河南開封州橋遺址古汴河河道剖面前留影。

香港學生們特別在長25.7米、高8米的河南開封州橋遺址古汴河河道剖面前留影。 (記者陳旻攝)

汴河是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也是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在「南船北馬」的古代,古汴河曾是南北交通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水運樞紐。

陳廷禧說,展廳裏展示的古代運河石碑和船隻模型,「讓我真實地感受到當年工程的宏偉和技藝的高超。」在「運河遺產」展區,陳廷禧駐足良久,凝望著那口千年不腐的鐵鍋,「這見證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勞。」

「非遺展廳戲臺更是別具一格,傳統戲曲表演栩栩如生,演員們的唱腔和身段讓我彷彿置身於古代的熱鬧市井,聽著那悠揚婉轉的戲曲聲,心中不禁湧起陣陣感動。」

參觀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後,陳廷禧當晚在日記中記錄:「水韻劇場的展演是此次參觀的高潮。燈光、音樂、水影交織在一起,彷彿一幅動態的畫卷在我眼前展開。特別是那段表現運河開鑿的表演,演員們的投入和舞臺效果的完美結合,讓我熱淚盈眶,感受到祖先們的艱辛和智慧。」

19歲的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許文韜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仔細參觀文物史料。(記者陳旻攝)

大運河博物館內,「世界知名運河與運河城市」專題展吸引了此行的來華留學生們,展覽以具有共同運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認同的運河城市為主體,從世界遺產、水利智慧和城市風情三個方面,探索世界運河淵源,詮釋運河城市特色。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