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接受訪問。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四川臥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20隻2021年出生的大熊貓寶寶在2022年初集體亮相賀新春。 資料圖片

探旅業發展三方向:拓旅遊產品 善用科技 挖深度遊

香港旅遊業逐步復甦,訪港旅客已回復至疫情前的70%以上。疫後旅客的旅遊模式轉變,更重視旅遊體驗。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未來的旅遊發展的方向是增加旅遊產品、利用科技發展旅遊及推動深度遊以吸引更多旅客,讓旅客獲得更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較高經濟效益的郵輪旅遊會是積極推動的項目之一。他又感謝中央政府再次送贈一對國寶大熊貓予香港特區,相信牠們會為香港的旅遊業注入新動力。他表示,很大機會親自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前往四川,商討大熊貓來港的細節與籌備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楊潤雄表示,中央政府再次送贈大熊貓予香港特區,充分顯示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厚愛,特區政府正密鑼緊鼓展開相關準備工作。他表示,特區政府短期內會派代表團前往四川,商討大熊貓來港的細節與籌備工作,很大機會會由他帶隊。

他日前與特區政府旅遊事務專員沈鳳君到海洋公園,探訪大熊貓盈盈和樂樂,視察牠們的生活情況及居住環境。他相信充滿愛心的飼養員將會為中央今次贈港的一對大熊貓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讓牠們能夠在香港健康快樂地生活。

旅客數量已回復健康值

社會關注旅遊業的恢復進展,楊潤雄認為,旅客數量、旅客人均消費、旅客的體驗與感受是三個重要指標,「在旅客數量上,現時訪港旅客已回復至疫情前逾70%,縱觀世界市場,其實基本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完全回到疫情前的數量,旅客數量恢復至七八成都是普遍現象。」

他強調,旅客數量並非追回至疫情前的高位數字才是一個最滿意的數值,「不是要盲目追求,2018年的旅客數量是歷史高位,那時候也有不少市民說很擁擠,因此在旅客數字逐漸增長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對社會的影響。」他形容目前的恢復情況是一個健康值。

消費額持平 滿意度獲讚

在旅客人均消費上,他指現時相對於疫前並沒有下滑太多,「2017年人均消費約為5,000元,2018年逾6,000元是一個高位,今年則為5,600元。」至於在旅客的體驗和感受上,他指旅發局在旅客離境時會發放調查問卷以了解他們對旅程的滿意程度,「以10分為滿分,平均分超過9分,很多旅客亦表示願意再來香港玩。」

特區政府剛於上月完成《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的諮詢工作,預計今年內發表。楊潤雄表示,這會建基於2017年的旅遊發展藍圖之上,「整體方向是增加旅遊產品、利用科技發展旅遊及推動深度遊,以吸引更多旅客、豐富他們的旅遊體驗。」

郵輪客效益高 重點推動

他表示,已先後舉辦了26場諮詢會,聽取很多不同意見,「包括藍色旅遊、綠色旅遊、運動旅遊、親子旅遊甚至是寵物旅遊,目前正在分析意見,我們會選擇最能體現香港特色,同時又能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並且提升香港形象的發展方案。」楊潤雄續說,吸引高消費旅客是未來一大目標,「郵輪旅遊項目是未來其中一個積極推動的重點,因為這批旅客的消費力比較高。」

「香港無處不旅遊」是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今年5月提出的概念。楊潤雄認為,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港資源,並有著深厚而獨特的歷史,非常適合發展「無處不旅遊」,「香港有很多好突出的事物,周圍都是景點,不同的東西能帶給旅客不同的感受,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將更多景點挖掘出來並擴大效果。」

他指特區政府在挖掘景點時,挑選的準則是對旅客、居民及商界都能帶來好處,並且在彼此的利益間取得平衡。

他強調,需要社會各界及市民共同努力,「無處不旅遊,意味旅客也無處不在,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開放、友好的心態,懂得如何接待旅客並實踐好客之道,每個人都做多一點,那麼每一個地方就都有可能成為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