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香港的獨特魅力,在於有「繁華」,又有「市井」,而往往「市井」的樸素和現實,讓人們對這座城市的體會更加深沉而雋永。
深水埗把香港的「市井」的味道,描繪得淋漓盡致。有遊客在網上聽說深水埗「治安差」、「環境差」而卻步,筆者卻鼓勵大家不妨到深水埗來一場城市漫步,感受這座城市中毫無偽裝的一份愜意。
午後,深水埗的鴨寮街開始變得繁忙,街道兩旁的攤檔擺滿了復古物件、電子產品甚至二手用品。人們圍在攤檔前與檔主討價還價,十幾二十元也能淘到實用的或是自己喜歡的小物件。
深水埗人人都熟悉的「公和荳品廠」,專營豆腐花、豆皮、煎釀豆腐等傳統經典豆品,豆香四溢,價格親民,是幾代深水埗街坊的集體回憶。這個老字號商舖相傳於一百多年前就已開設,經過轉手,新一代店家為傳統老店注入新元素,保留了傳統古早味,也留下了人情味。
記憶中的那碗豆腐花,撒上一層薄薄的黃糖,清甜嫩滑,豆香撲鼻。能夠想像,數十年前,經濟拮據,放學的孩子不用花什麼錢,就可以叫上一碗豆腐花一解嘴饞。三五好友, 笑語盈盈,生活的酸甜苦辣都融於這碗樸實無華的豆腐花之中。
在深水埗,夏日炎炎,就在涼茶舖子喝一碗冰涼沁心的金菊露;秋風漸起,就去蛇羹老店舖吃一碗益氣延年的蛇羹……任憑都市繁華如何「蠱惑」著過客的心,「市井」的樸素味道卻讓人百嘗不厭, 因為這是熱愛這片土地的百姓們用智慧和勤勞締造的飲食「哲學」,代代相傳,歷久彌新。香港是移民社會,深水埗在移民史中有著獨特地位。二十世紀下半葉,深水埗居住著大批的內地來港人士,憑藉著一技之長努力工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工業正蓬勃,由內地來港的新移民,形成龐大勞動力,支撐著工業的發展,也成就了香港今日的繁榮。
隨著製造業北移,深水埗區的工廈逐漸改為商業、展貿及物流用途。不過,這裏的電腦商場及不少特色街道,例如鴨寮街、紐扣花邊珠仔街、長沙灣道時裝街等,仍可讓人窺見深水埗昔日工商業發達的輝煌時代。此外,區內有不少舊式建築物獲活化作新用途,例如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及饒宗頤文化館等,充分展現該區新舊交融的特色。
深水埗區位於九龍半島的西北面,面積有9.36平方公里,人口約43萬。根據1955年出土的李鄭屋古墓考證,深水埗區遠在東漢時代已有人定居。「深水埗」之名的由來,據說是因為從前於現今北河街和通州街交界有一個深水碼頭,而「埗」與「埠」的意思相通,即碼頭。不過,填海之後,原來的海岸線已然消失,在該處已經找不到碼頭的痕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