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位作家有很多種方式,可以閱讀她的作品,可以繼續與她的物件相處,亦可以拿起筆,書寫獨屬於你們的故事。在12月18日作家西西(張彥)離世一周年之際,由西西基金會主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從跳格子到坐飛氈》文集即以追思西西為起點,看她如何在「我城」的歸屬感中盪漾,亦一同感嘆她的跨文類多元宇宙。而於今年成立的西西基金會已假灣仔富德樓設立「西西空間」,整理西西遺物的同時,亦在此仿故居布置原有傢具,嘗試重組其寫作氛圍,並舉辦活動及策劃展覽,以期讓更多人認識她。西西走了,但並沒有離開。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富德樓,樸素的外表再平凡不過,是灣仔鬧市區典型的商住兩用洋樓,這裏有獨立書店、畫廊、手作雜物店、電影放映場地、音樂單位、藝術工作室等,悄悄成為了本土獨特的文創基地。如今,「西西空間」也選址於此,並將於21個月後,面向公眾開放。在西西離世一周年的前一日,西西基金會董事會成員何福仁、劉偉成、樊善標、陳澤霖、羅樂敏,及黃怡、蔣曉薇、飲江、謝曉虹、葉秋弦等一眾熱愛西西的作家和朋友齊聚「西西空間」,以作品朗讀會的形式紀念西西——這樣一位有親和力,熱愛生活、知識和藝術的作家。
不是紀念偉大作家的殿堂
西西基金會將這裏取名為「西西空間」,而不是西西的「故居」,因他們並不希望這個地方予人紀念偉大作家殿堂的感覺,「西西本人也不會喜歡這樣的殿堂,她會喜歡更多人與她一起玩這些玩具,延續這些玩具的生命和能量。」羅樂敏表示,「西西空間」將嘗試重組西西寫作的環境,以期讓更多人認識西西,一同繼續玩這場認真而有創意的遊戲。
羅樂敏曾於今年初前往西西故居拍照留影,也為建造微型屋模型收集資料,這次經歷使她深感西西的傢具不可丟棄或拆散,必須全部保留,如此才能凸顯西西在香港留下的生活痕跡,並在日後以此對照其作品。她稱,雖然西西的大部分書籍已捐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並建立西西文庫,圖書館也已收藏一間玩具屋及四隻手製毛熊,但西西還留下毛熊100隻、猿猴29隻、玩具屋兩間及旅行收藏若干,這些都需要持續整理和保存。「在香港,關於保存一個人的物品的計劃還是比較少,我們曾洽香港公共圖書館,他們表示只接受紙本藏品,也曾洽香港文化博物館,對方表示只接受和香港流行文化相關的藏品。」
一年間,西西基金會曾諮詢夏碧泉檔案研究員黃媛婷、《保育黃霑》編者吳俊雄、「民間」博物館發起人蕭競聰、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翁子健等人,「這些保育經驗在香港很寶貴,我們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以一種認真的方式去紀錄和保存這些重要的文化寶藏。」幾經波折,基金會終獲何鴻毅家族香港基金支持「保育西西」計劃,並獲得藝鵠支持,成為場地夥伴,由此可以在此展開計劃。
「保育西西是一項長遠的計劃,21個月是西西空間基礎建設的時間。」據她介紹,「西西空間」建設的第一部分是點算、搬遷、整理、檔案化西西故居內的物品。第二部分將訪問西西生前好友,通過物品了解西西和親友的情誼,編製西西物品索引。第三部分將連結西西的物品和作品,找出當中的關聯。待完成物品整理及展覽規劃後,將對外開放。「這裏保存的不僅是一位作家的個人歷史,而且與香港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在很多年後,仍會為後人帶來啟示。」
立體呈現西西的生命能量
《從跳格子到坐飛氈》西西追思文集分為六輯,包括「西西追思會」、「西西與我」、「詩悼西西」、「西西與我城」、「西西的多元宇宙」及「我城以外」,共收錄48位中外作家、學者的共53篇文章,儘管以不同角度著筆,卻也寫不盡她精彩的一生。
主編劉偉成表示,在西西離世的一年間,有大量的追思文章湧現,故基金會決定將這些文章集結成書,這本文集並非刻意「求全」,集子最後有附錄盡列追思文章的篇目,而在第一輯除了講辭的文字檔,亦有二維碼讓讀者連結幾場追思西西活動的錄影片段。「這本書其實在立體呈現西西生平所輻射出來的生命能量和人格魅力,讓人在紛亂的現世對澄明清通的精神境界猶有期盼,從而頤養出克服困蹇的勇氣。」他冀望藉此能給予年輕人正面能量,「熟悉西西的人都知道,她有很長時間都在與病痛搏鬥,但她依然可以積極克服困難,持續發揮出充沛的創作能量,右手不方便時改以左手寫出16萬字的《欽天監》。所以,我們在生命中又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呢?」
他特別提到,懷念西西的作者跨越不同國籍和年齡,派別和立場,「她是一位很好的作家,更是一位很好的人,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懷念她,也說明以包容的態度去對人對事,才能過好自己的日子,創造精彩的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