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帥 北京報道)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10月16日正式運行,並舉行了兩場吹風會。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在首場吹風會上透露,海洋合作專題論壇今年將在高峰論壇框架下首次舉辦,通過發展藍色經濟合作,為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增長提供海洋動力和藍色動力。在海洋合作專題論壇上,中方並將發布「一帶一路」藍色合作倡議,呼籲各方採取一致行動,共同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
發展海洋經濟助力全球復甦
中國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王安濤介紹,海洋合作專題論壇將於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以「共築藍色合作、共奏絲路海韻」為主題,主旨是深入推動與「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國家在發展可持續的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促進海洋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探討更加務實的合作路徑。這是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框架下首次舉辦的以海洋合作為主題的專題論壇,充分體現了中國對於「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海洋合作的高度重視。
「當前深化海洋科學認知,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加強海洋污染防治,發展可持續和具有韌性的海洋經濟等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特別是疫情後,藍色經濟被認為是重振經濟的新動能、推動全球合作的新引擎和促進創新轉型的增長點,對於中國和『一帶一路』的共建國家都至關重要。」王安濤表示。
為沿岸國家提供海洋環境預報
王安濤指出,自中國2017年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正式提出構建藍色夥伴關係以來,中國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海洋領域合作上取得豐碩成果,不僅簽署了多份海洋領域合作協議,共建起合作機制和平臺,還在海洋防災減災、海洋人才培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合作。
據王安濤介紹,自然資源部通過自主研發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洋環境保障系統,已為南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等沿岸國家提供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災害預警監測服務。在海洋防災減災方面,中方與東南亞國家、南太島國、加勒比國家和非洲地區國家開展了海洋環境預報與災害的預警系統建設,以及海岸帶生態環境要素監測與能力項目建設,對生態自然海平面上升等災害進行預警監測,提高應對海上突發事故,減輕海洋災害風險的能力。
倡議共同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
「海洋的連通性決定人類應對海洋領域的共同挑戰、促進共同發展,只能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實現。」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李雙建在吹風會上表示,中方將在海洋合作專題論壇上發布「一帶一路」藍色合作倡議,致力於呼籲各方採取一致的行動,共同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共商藍色的合作大計,共享藍色的發展成果,共建美麗的藍色家園,這也是本次海洋合作專題論壇的重要成果。
大公文匯全媒體了解到,藍色合作倡議內容涉及鑄造可持續發展的藍色引擎、推動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編制和實施海洋空間規劃、養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與韌性等十個方面,將緊扣論壇「共促藍色合作,共奏絲路海韻」的主題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第十四個目標。
表格:中方「一帶一路」藍色合作倡議十大內容
鑄造可持續發展的藍色引擎
推動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
編制和實施海洋空間規劃
養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與韌性
促進海洋健康與清潔
加強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
深化海洋科學技術的合作
提供海洋公共服務
提升公民海洋素養
實施構建藍色夥伴關係
(記者張帥整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