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錦良
教育是香港發展的重要一環,關乎社會穩定繁榮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中央、特區政府以及社會大眾都十分關注。香港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核心是國民教育,如何補齊這個短板成為關鍵。特首李家超在其競選政綱中提出「優化教育,裝備未來」,並擬定八項具體政策措施,當中提到要「充實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學生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期待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對此有所體現,不負眾望,切實優化香港學校教育。
廣義上的國民教育,具有豐富內涵,中國歷史文化教育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光輝燦爛,影響深遠,不乏當代文明的源頭。在「一國兩制」社會環境下,啓發並引導青少年了解更多中國歷史文化,從中汲取養分,養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與承擔,形成民族自豪感與國家認同,是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所在。
用歷史眼光看國家發展
歷史教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任重道遠的學校教育工作。經過數載光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於7月初開幕。學生有更多機會親眼觀賞國家文物,從博物館走近歷史。日後學校不妨定期組織學生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進行一些學習活動,讓學生更深入認識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同時提起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
除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外,參觀香港抗日歷史遺址,亦有助提升學生對國家歷史的認識。當年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一直與日軍周旋,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學校可組織學生參觀香港抗日歷史遺址,例如沙頭角抗戰文物徑、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等,讓學生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光榮歲月。
讓五星紅旗在校園飄揚
教育局在這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工作,給予更多支援,牽頭推動學校組織在港的歷史文化學習活動。例如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放初期,預留更多名額讓學校團體參觀;向學校提供更多參觀香港抗日歷史遺址的行程及旅行社聯絡資料,減省學校組織相關考察團的行政工作。此外,現時康文署轄下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均設有抗日戰爭歷史的部分,政府可考慮豐富展覽內容,並增加一些互動及學習的元素,讓學生銘記那段歷史。
作為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國旗和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凝聚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體現民族精神。特區政府早前制定了《國旗及國徽條例》,對如何在學校實施也有規定,之後又制定《國歌條例》。教育局亦就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發出指引,學生要學唱國歌,學校要教育學生國歌的歷史及精神,以及奏唱國歌的禮儀。
教聯會今年籌建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現已投入服務,加強支援教育界推動愛國及國家安全教育。鑑於目前學校對升旗的支援有一定需求,中心將會協助學校組建升旗隊,支援升旗儀式及步操訓練,並舉辦工作坊,讓同工了解升國旗的禮儀和程序,日後能夠做好相關工作。此外,中心亦將會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生學習活動,希望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說好國家的故事,包括歷史、旅遊、太空探索等等,集合社會各界專業的力量,配合特區政府的政策及學校課程,讓年輕人認識國家。
從政策層面,目前當局對中小學推行國旗國歌教育,都有明確的指引及規範,並給予一些支援。然而,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必須從小做起。在幼稚園階段,相關教育仍有待加強。當局可考慮恒常津貼,讓幼稚園彈性運用撥款,因應校內幼童的需要,推出切合其需要的國民國安教育學習活動,從小開始培養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及建構國民身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從總體上說,國民教育的根本,在於培育青少年國民身份的認同。這包含了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對國家主體政治制度的認同三個部分。應當從歷史演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以及世界多元文化並存發展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國家的建設發展,並將香港「一國兩制」實踐融入其中。新一屆政府和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齊心協力,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作者為教聯會主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