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諮詢委員會主席李世默在美國著名政經網站「外交政策」發表文章,評論中國共產黨在其100周年誕辰之際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作者指出,中國共產黨能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國家長期執政,靠的是它一直堅守自己的兩大特質——自我實現和自我革新。面對外界對中國的種種質疑和批評,作者認為外國對中國的影響力有限,能否贏得中國年輕人的支持是決定中共會不會繼續執政的關鍵,而作者則相信中國共產黨已經贏得了年輕人的支持。

文|李世默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它的百年誕辰。1921年,12個人在上海一所普通的石庫門裏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這個黨領導了一場革命,並最終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這個黨在迎來了自己的100歲生日後會變老嗎?還是仍然年輕?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取決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無論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政治制度有何疑慮,他們都沒法說中國共產黨沒有取得成功。1949年,中國是一個貧窮的半殖民地國家,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41歲。而在今天,強大的七國集團已將中國視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競爭對手。中國共產黨憑藉14億人口的國家規模做到了這一點。這一成績是無與倫比的,但中國共產黨能將這一成績保持下去嗎?它又能保持多久?我想說,現在中國共產黨正在實施一項重大的復興工程,要把這個有百年歷史的黨建設成領導全國青年的先進組織。全世界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重要發展。

《外交政策》雜誌近日刊載本文。

中國共產黨能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國家長期執政,靠的是它一直堅守自己的兩大特質——自我實現和自我革新。自我實現是目的,自我革新則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黨的最終自我實現是圍繞其最初使命進行的,用當代中國話來說,就是初心。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抱有兩個壓倒一切的目標,即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和民族復興,使中國擺脫在近代遭受外國侵略和國家積貧積弱的屈辱命運,建設一個富強的社會主義社會,使中國恢復其在世界強國中應有的地位。中國共產黨已經做的以及將來所要做的,就是要實現這一理想。

第二大特質「自我改造」是黨的「殺手級應用程序」。畢竟,中國共產黨已經進行了兩次歷史性的革新,並正在進行第三次革新。

中國共產黨進行的第一次革新,是黨在1949年從一股革命戰鬥力量轉變為一個執政機關;第二次是始於1979年的鄧小平改革,把中國極其封閉的計劃經濟轉化為在今天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的龐大市場經濟。這幫助中共避免了蘇聯的命運,當時許多人都滿懷信心地預測,中國將在冷戰結束時走上和蘇聯一樣的道路。

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資料圖片)

在過去的五到十年,另一次革新給黨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黨如何進行這次革新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中國自身的發展來看,在這次革新中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在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正是在這次大會上,中國正式宣布轉變範式,即從一心一意追求經濟發展,轉變成實現「均衡發展」和「共同富裕」。在中國的政治詞彙中,這意味著財富再分配。

這一轉變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多年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到頂峰所引發的。自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過去30-40年中不懈追求經濟增長,至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新的挑戰也出現了,即政治腐敗、財富分配不均和環境惡化。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後,黨採取最嚴厲的手段解決政治腐敗問題,而且這場反腐鬥爭至今仍在繼續進行。黨從2017年開始認真處理另外兩個問題。

這場革新與在中國社會,特別是在年輕人中間,發生的重大社會趨勢同步發生。這些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出生的人(所謂的90後和00後)與上一代人有質的不同。這群年輕人整整有近4億人,他們構成了中國未來的中堅力量。他們成長在一個日益繁榮富強的中國,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當我們這一代人還在主要關注中國的貧窮問題,也因此更關注市場經濟之時,這些90後和00後卻認為,他們這一代人和中國社會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財富分配不均。

有明顯跡象表明,中國青年對資本和市場的看法已轉為負面,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支持明顯提高。例如,在面向年輕人的中國主要視頻社交媒體Bilibili上,在2020年,有關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資本和勞動的節目最受歡迎,這些節目數量的增幅超過任何其他節目。即使是在極具創業精神的科技行業,年輕人要求停止過度剝削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這些年輕人中既有低收入的快遞員,也有報酬更高但工作強度過大的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士。

在前一次革新中,中國共產黨把自己從一個計劃經濟的管理者轉變為一個執政聯盟的領導者,帶領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現在,在把建設一個更公平社會的目標寫入其政治綱領後,中國共產黨正轉向再度重視社會主義和財富分配。其最引人註目的實際行動是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前所未有的減貧工作。這項工作始於2012年,並在2015年加速進行;這項工作用了八年時間才幫助中國處於貧困線以下的最後九千九百萬人擺脫了貧困——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為了完成這一工作,數以百萬計的黨員幹部冒著千難萬險奔赴位於邊遠農村和山區的減貧一線。據最新統計,在此過程中有1800多名黨員因公犧牲。

與此同時,政府正在積極約束壟斷企業。最著名的例子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融在即將上市的最後一刻被取消資格。政府更嚴格地執行反壟斷法已成為常態。其目標是保護公眾利益,特別是勞工利益,使其不受私人資本控制的大型平臺公司的侵害。用黨自己的語言來說,其目的是「遏制資本不受制約的權力。」

這種範式轉變也帶來了重大的挑戰和風險。中國的年輕一代希望解決不平等問題,但也希望享有經濟機會,繼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如果經濟不能持續發展,後者是不可能實現的。國家重新分配財富的措施如果被引向錯誤的方向,就可能會扼殺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的企業家精神。中國共產黨能否成功捕捉這一趨勢,把它從民粹主義的衝動轉變為有助於建設公平高效社會的實際政策?

另一個範式的轉變正在中國青年中發生,這就是中國如何看待世界及它與世界的關係,尤其是它與西方的關係。特朗普時代向中國人展示的美國與他們幾十年來一直以為的美國截然不同。那些仰望美國,把美國看作是未來中國的人是盲目的。新一代中國人看到的是一個治理不善的美國和歐洲,這些國家的不平等問題比中國的更嚴重,而且這些國家的政治似乎已經失能,社會內部對立嚴重且充滿敵意。

與前幾代中國人相比,90後和00後對自己的國家更有信心,更加愛國。他們天然地響應黨的號召,對中國道路更有信心。最近發生的事件有助於促進這一範式的轉變。一是新冠疫情,中國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與其他國家的疫情反覆發作形成了鮮明對比。另一個是西方對中國的敵意在不斷上升。

長期以來,中國民眾已經習慣了西方對他們國家的批評,無論它們批評的是腐敗問題還是人權問題。事實上,這種批評在中國民眾中,尤其是在商業和知識精英中,往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共鳴甚至支持。但在當前這股浪潮中,西方政客和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描述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極端行為,具有遏制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企圖。

來中共一大會址參觀的青年學生。

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人,他們看到西方對中國的描述與他們的實際生活並不一定相符,許多年輕人的反應是懷疑和憤怒。當西方主要藉助新疆問題和香港問題攻擊中國時,絕大多數中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都贊同北京。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年輕網民經常在網上呼籲抵制西方品牌和名人。

事實上,在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長期目標——尋找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方面,中國青年正在成為中國社會中對這一目標最堅定的支持者。來自愛德曼信任度調查報告(Edelman Trust Barometer)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公眾對政府領導力的滿意度達到了驚人的90%。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年輕受訪者對政府的支持度最高。2019年,超過80%的新入黨黨員年齡在35歲以下,其總人數接近190萬,近80%的大學生表達了入黨的意願。

所有這些或許都讓西方讀者感到意外。中國年輕人的願望與黨的初心並不矛盾,問題是這個有著100年歷史的黨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以便最好地服務(和領導)他們。中國共產黨需要把中國年輕人的樸素熱情和理想導向更有意義的社會主義建設,使其遠離過度的民粹主義;幫助他們轉向健康的愛國主義,使其遠離狹隘的民族主義。如果中國共產黨能做到這一點,它將滿足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物質願望和精神願望,並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掌權。中共不一定必然取得成功,但我不會賭它輸。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