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48年入的黨,至今已經有73年了,儘管離入黨那天已經遙遠,但我依然記得那一刻的莊嚴神聖,也一直深信只有共產黨才是真正的救國救民。」
96歲的東縱老戰士鐘聲(鍾寶武),在深圳大鵬東江縱隊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跺著蹣跚的步履,用他那微微顫抖的雙手,撫摸記載著120餘名革命烈士的芳名錄,上面有他已逝親人們的名字。看著碑上的名字,當年的歲月仿佛就在眼前。
紀念碑前,一樹鳳凰花木開得正濃艷,似乎是在盡自己的力量,展示著當下的新時代,晴天花盛,告慰英魂。
(香港文匯網記者 唐王心、蔡洋子、郭若溪、黃仰鵬)
東縱情報員 智奪大鵬日軍物資
「我是1948年入的黨,至今已經有73年了,儘管離入黨那天已經遙遠,但我依然記得那一刻的莊嚴神聖,也一直深信只有共產黨才是真正的救國救民。」96歲的東縱老戰士鍾聲(鍾寶武)12歲隨兄抗日,曾蒐情報智奪大鵬敵軍物資,助前線偵察敵情立功。在深圳大鵬東江縱隊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鍾聲撫摸著記載有120餘名革命烈士的芳名錄,上面有他已逝親人們的名字。「革命烈士 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記錄著東江縱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香港堅持抗戰的那段難忘的紅色革命歷史。
1938年,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國民黨守軍潰逃,廣東淪陷,中共香港海員工委書記曾生,遵照八路軍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的指示,在惠寶邊地區建立了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同時,中共東莞中心縣委在東寶惠邊地區建立了以王作堯為大隊長的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這就是在抗日時期開闢華南敵後戰場,堅持華南抗戰的東江縱隊。
國難當頭 一家9人參加東縱
鍾聲的大哥鍾原(鍾寶斌)早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香港教書,受黨指派回大鵬光德學校任教,秘密成立中共地下黨組織,並擔任區委書記。
有一次,大哥夜晚回家,召開家庭會議,坦白自己共產黨身份並動員全家參加抗日。「大哥說完後,父親非常高興,父親以前是海員,看到過中國人在其他國家沒地位,被欺負,而中國當時被國民黨統治,非常腐敗。」鍾聲回憶道。在鍾原的感召之下,鍾家9人均加入了東縱。然而,考慮到父母年邁需要照顧,鍾原決定讓年僅12歲的鍾聲留守大鵬。最初鍾聲不肯,又哭又鬧,跟著東縱戰士上前線,但每次都被部隊送了回來。「後來,大哥嚴肅的對我說,抗日不僅僅是前方殺敵,讓我留在家裏,擔當東縱的情報員。如果做得好,也一樣可以在情報戰線上立大功。」
鍾聲這才停止與大哥鬥氣,正式成為東縱一名情報戰線的戰士。每隔三天,他就要帶著「洪濤情報站」的接頭信物──一枚刻有「洪濤」字樣的店舖木印,從大鵬挑貨擔步行40里去坪山,到一間小店找一個姓王的老闆,將他的「貨」帶回來。鍾聲膽大心細,機智勇敢,從沒有暴露過任何痕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作為東縱情報戰士的鍾聲,更重要的任務是偵察情況。他手下有幾位小交通員,經常裝成採藥的、放牛的、打柴的,到處偵察,密切掌握大鵬地區的鬼子、漢奸的動態。一天,鍾聲接到報告,說有三艘日軍貨船在油草棚的海邊停泊,十多個日本兵毫無戒備。鍾聲覺得情況重大,立即帶人去找主力部隊。接到情報後,100多東縱戰士立即出發趕到海邊,殲滅和俘虜了那裏的十多名日本兵,繳獲了大量物資。正是這些物資,在貧困時期幫了東縱大忙,情報站因此立下大功。
「只有中共才真正救國救民」
在深圳大鵬的鍾家故居裏,鍾聲拿出了父親手寫的傳世家譜,父親的殷殷囑託音猶在耳,「東縱堅持抗日,非常英勇,他們心裏只有民族大義,沒有私心私利,只有共產黨才是真正的救國救民。他還囑咐我們長大了要努力讀書,為社會服務。」
鍾聲告訴記者,自己所理解的東縱精神既包括初心信念,也涵蓋行動作為。鍾聲感慨道,「東江縱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是當年唯一在香港堅持抗戰的隊伍,東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的一部分,如果年輕人能夠秉承這樣的精神,又有什麼事業會不能成功呢?」
延續父輩精神 為國流汗出力
1941年末,日軍攻佔香港。東江縱隊派出武工隊挺進港九,成功救出300餘名文化精英。
「當時考慮到陸路關卡多,一些名氣較大的文化人容易被敵人認出,中共地下黨人就決定安排他們從香港經長洲,再轉乘船經澳門、中山、湛江等地進入內地,而負責長洲中轉站的就是我父親陳亮明。」東江縱隊革命戰士陳亮明和巢湘玲的女兒陳凱倫向記者提供了一份其父親的回憶文章《難忘的歲月》,當中提到,經這條交通線脫險的有夏衍、范長江、金仲華、司徒慧敏、蔡楚生等幾十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何香凝和柳亞子,他們是老同盟會會員、國民黨民主派的突出代表,地位高、影響大。
回憶文章中記載,按當年的計劃,何香凝、柳亞子要從香港島轉移至長洲,再轉往海豐。可是好幾天過去了,海豐游擊隊一直沒有接到人。陳亮明聞訊後立即發動全島漁船出海,苦尋一周後才得知,何香凝等人已到海豐。「因為當時日軍沒收了一切機器,何香凝等人乘坐的帆船只能靠風力航行,出海後風向不定,才在海上漂泊很久。」
自小就十分熟悉父親這段歷史的陳凱倫認為,不論在任何歷史階段裏,香港都有很多愛國人士為國家作出貢獻,她也希望能有為祖國流汗和出力的機會。
「香港要和內地更加多的來往、融合,我們這邊要多做工作,發動一些民間的力量,做些事情幫助香港的穩定。大家都是中華兒女,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陳凱倫說。
評論